樁頂加載自平衡法介紹
原著:作者 Rozbeh B. Moghaddam, RBM Consulting Group;
刊登于雜志Deep Foundation, 11/12月2021版
翻譯: 杭州歐感科技有限公司 童星月
概要綜述
本文介紹了一種新型自平衡法-樁頂加載自平衡法,簡述了這種新方法的實地模擬試驗過程,分析了新型自平衡法對比于傳統(tǒng)自平衡法的優(yōu)勢,提出樁頂加載自平衡法對于無論是業(yè)主,施工單位還是檢測單位,都會更加有利,將會是樁深基礎行業(yè)的一項重要創(chuàng)新。
??
示意圖
? ?
No.1
樁基自平衡法創(chuàng)新
與靜載法相比,傳統(tǒng)的自平衡法提供了更好的樁基承載力評估,特別是在鉆孔灌注樁基上。但是,仍然存在挑戰(zhàn),包括荷載箱埋在樁基礎里面,可能造成施工困難。
本文介紹了一種新的自平衡法,加載裝置放在樁頭。這種布置可以讓基礎施工按標準實行,無需特殊布置來繞過埋在樁基里面的荷載箱裝置。在描述傳統(tǒng)的自平衡法過程及其相關的施工挑戰(zhàn)后,本文將評述新的樁頂加載自平衡法系統(tǒng)(TLBT),包括檢測設備,組裝,加載機構(gòu),力到樁基的傳遞。
傳統(tǒng)的自平衡法有個局限性就是上段樁的負載方向跟實際樁基的負載方向不同,所以上段樁的彈性壓縮值會比從樁頂施加負載的壓縮值小。在做等效轉(zhuǎn)換時,可以通過在樁基測量的位移中添加彈性壓縮來克服這種局限性。
No.2
樁頂加載自平衡檢測法
示意圖
樁頂加載自平衡法(簡稱TLBT)是通過放在樁頂?shù)募虞d裝置來向樁基實施雙向荷載的方法。TLBT法里可重復利用的加載裝置,通過一個R裝置將力施加到樁基。R裝置由2片疊加的鐵板組成,放在巖土阻力平衡點或者樁底,通過一些垂直部件連接到加載裝置上。
在R裝置里,上鋼板(SBP)傳遞力到上段樁,下鋼板(BBP)傳遞力到下段樁和樁底。一個液壓千斤頂放在樁頂,裝在上加載裝置(TLA)和下加載裝置(BLA)之間。加載裝置連接到帶有護套的垂直部件上--稱之為樁身移動鋼筋(SMB)和樁底移動鋼筋(BMB),然后再連接到R裝置。當千斤頂在樁頂加壓撐開的時候,R裝置的兩塊板也被分開,樁基就被雙向加載。
樁頂加載自平衡法的布置克服了采用傳統(tǒng)自平衡法的一些施工挑戰(zhàn)。首先,新方法中沒有預埋油管,這就減小了因為漏油而導致失敗的風險。其次,萬一荷載箱裝置有問題,在樁頂就能查出問題所在,這也就減小了試驗失敗的風險。第三,對于施工來說可能是最重要的,R裝置留有中間孔用于混凝土導管,這樣就避免了灌混凝土的影響,同時也降低了在樁底或者樁底附近形成軟基或者混凝土完整性問題的風險。
垂直部件(SMB和BMB)的尺寸,強度和數(shù)量,由試驗類型來決定。這些部件通過六角螺母連接到R裝置的上下鋼板,可以讓移動鋼筋在試驗結(jié)束后復原。上加載裝置(TLA)和下加載裝置(BLA)也是可重復利用的,唯一的一次性部件是R裝置。因此樁頂加載自平衡法可以減少使用成本,但更重要的是可以讓更多試驗在項目現(xiàn)場完成。當項目是借助于負載和摩阻系數(shù)來設計時,這可以幫助優(yōu)化設計和/或更高的摩阻系數(shù)。
垂R裝置安裝在鋼筋籠上,跟安裝荷載箱的步驟類似。主要區(qū)別就是液壓千斤頂和相關的儀器不裝在R裝置上。當R裝置放在合適的標高后,鋼筋籠就焊在緊貼在混凝土斷開面的上方和下方鋼板的邊上。
示意圖
No.3
原規(guī)模樁頂加載自平衡法模擬測試
為了證明這個概念,在2020年夏季,進行了原規(guī)模的樁頂加載自平衡法模擬試驗的設計,計劃,安裝和檢測。試驗樁樁徑1220mm,樁深12m,在R裝置上方安裝了振弦式鋼筋計,上下鋼板和樁底安裝了位移桿。
基于位于試驗樁附近的柱狀圖,100英尺(30米),地質(zhì)土層為深棕色非常僵硬的可塑性粘土(CH),延伸到43英尺(13米)的深度地面平均水含量為25%,平均可塑性指數(shù)為43%,平均不排水抗剪強度為2kSF(96kPa)。 可塑性粘土(CH)的上部分堆積了非常堅硬的棕褐色到灰色可塑性粘土(CH),平均含水量為22%,平均可塑性指數(shù)為46%,平均標準滲透試驗(SPT)計數(shù)為61次每英尺。 低于85英尺(26米)深度是硬灰色頁巖。 根據(jù)鉆孔報告的土壤性質(zhì)和強度值,巖土摩阻平衡點計算為大約樁端上5英尺(1.5米),R裝置就安裝在這個位置。
安裝好R裝置后,把樁身移動鋼筋(SMB)和樁底移動鋼筋(BMB)套在PVC管里面安裝好,然后下籠,灌混凝土?;炷劣没炷翆Ч芡ㄟ^R裝置的中心孔灌注,出漿口大約在樁底上30.5cm。混凝土休止期過后,樁頂搭建組裝好上加載裝置,液壓千斤頂,荷載單元和下加載裝置。
樁頂加載自平衡法一個主要的,比較實際的優(yōu)勢就是在安裝中,帶檢測裝置的完整的鋼筋籠可以提前準備好,到工地上直接下籠,不需要任何現(xiàn)場準備。
樁頂加載法的規(guī)范是ASTM D8169,預埋R裝置,而不是傳統(tǒng)自平衡的荷載箱。加載21輪,卸載5輪。最大雙向加載噸位是440噸。
從蝶形圖表和基礎彈性壓縮計算,需做等效轉(zhuǎn)換來檢測樁基荷載-位移關系。此外,在樁頂加載自平衡法試驗時視覺觀察荷載-應變的反應,對荷載值和每層鋼筋計的應力做對比圖表。從等效轉(zhuǎn)換和荷載-應力的圖表來看,從R裝置傳遞到上下段樁的均布荷載很明顯。
No.4
結(jié)論
在樁頂加載自平衡法試驗中,所有加載都是通過樁頂可重復利用的加載裝置來完成。另外,這種布置可以讓鉆孔基礎施工按常規(guī)標準實行,無需特殊布置來繞過埋在樁基里面的荷載箱裝置。R裝置帶有中心孔用于混凝土導管穿過,不需做施工修改。而且在樁頂上,荷載箱如有任何損壞都可以維修,最小化因設備問題而需要放棄試驗的風險。因此,這種新方法提供了一種可施工性和降低了因設備部件問題導致失敗的風險。
像任何新的開發(fā)和技術一樣,必須解決幾種挑戰(zhàn)和限制,要解決這些限制并克服這些挑戰(zhàn),就需要完成更多的測試。然而,初次測試結(jié)果表明樁頂加載自平衡法對深基礎行業(yè)非常有利。 這種方法也有利于項目業(yè)主,因為開支小,可以完成更多的測試。對專業(yè)承包商也有益,因為這個系統(tǒng)不需要改變樁基安裝的手段和方法。此外,整套含試驗裝置的鋼筋籠可以由特種承包商采購和制作,因此,在測試之前不需要額外的組裝。最后,這種雙向荷載測試方法對基礎工程界非常有益,因為實際試驗裝置的行程不受限制,從而允許使用更高的噸位。
— END —